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读书笔记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18 17:36:41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1

刚开始读《爱弥儿》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所有关于具体教育内容的东西用笔划出来。它所宣扬的自然的教育是那么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划越觉得不对劲,读完上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反驳他对爱弥儿的教育了。甚至于读下卷的时候,我发现卢梭一直在干预爱弥儿,而不是指引。

他选择的教育对象我也有一些疑问:

他所教育的爱弥儿,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原因是“穷人是不需要受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是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他的学生爱弥儿必须是来自于温带的土地富饶的地方,家里富有,但却是个孤儿,而且只服从于“我”,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我搞不懂,他为什么一定要让爱弥儿是个孤儿?父爱和母爱不是十分重要的么?如果不能有父母的话,他还不如去孤儿院领一个回来教呢!哪一个富人,或者哪一个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只听从别人的话呢?

他说爱弥儿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教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样人们才能比较他所教的孩子和社会上其他的方式教出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在我看来,爱弥儿的普通也就是在一定意义上的普通。既然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资产阶级新人,他的教育必定会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在此不必多说。

他主张教育的环境在乡下。乡下清新的空气、质朴的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都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条件,的确。可是乡下也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孤陋寡闻,但这和法国当时城市的污秽和混乱相比要好得多。

一、全书的框架大致如下:

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

第二卷,二到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运动等,并且对他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规范。这个时候,身体的锻炼仍然是很重要的。而这个时候,纯粹是消极的教育,他不主张在此段时期让爱弥儿接触书本,甚至于到了这种地步——爱弥儿到了十二岁,还不知道什么是书。

卷三,他认为十二到十五岁的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了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这段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因为他不主张培养神童。其中有一本非读不可的书——《鲁宾逊漂流记》,关于生存教育的书。在此期间,还要求爱弥儿掌握一门技术,不至于以后失去财富而不能自食其力,不被尊敬。

第四卷,他认为十五岁到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自爱、爱人、博爱、同情、诚实、善良、仁慈,以及宗教的认识及选择。在此,他虽然主张的是自然的宗教,但是我很怀疑。为什么一定要信教呢?只要真理在心中不就足够了吗?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爱情教育的问题我觉得卢梭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他对爱弥儿的说教在我看来十分的可笑。卢梭本人不知道是多情还是滥情,反正这方面的教育,我觉得他不具备说教的资格。而女子教育,在他那个时代,也不见得是符合时代的,在现代简直就是歧视女性。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这种分期教育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不适用于现代。这也违背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教育环境不可能在绝对真空的环境下进行,爱弥儿必然会受到各种外界的影响。他同时接触的不可能是纯粹的某一种教育。

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对国家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那么卢梭的《爱弥儿》就是对教育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

而教育完成之后,爱弥儿最终能否坚持卢梭的教育呢?

在附录——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里,卢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为了让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显现作用故意让他受到苏菲的背叛,并以此来展现爱弥儿在独立思考中的本事吗?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运用他所学的技术养活自己的能力?还是航行时被海盗捉去卖成奴隶后的机智勇敢?抑或是,无论受什么教育的人在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剧面前,爱弥儿表现得最好。可惜他的附录没有写完。而教育完成之后,卢梭对自己的自然教育结果应该是最满意的吧。

二、值得思考的东西

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我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1。婴儿的襁褓是否必要,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要让它能自由活动。

2。怎样对待孩子的哭?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

“当婴孩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拿东西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他的想法当然是错了;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伸手的时候,那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手里去,或者命令你拿给他。在前一种情况,你应该一步一步的`把他抱到他想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你不但应该假装没听见,而且,他哭的越凶,你应该越不理他。必须趁早是他养成不命令人的习惯。”这一点我觉得卢梭太狠心了,一定要在那么小的时候折磨他么?即使再长大一些,也可以使他改掉命令人的习惯的。

3。在给孩子东西时应该怎样?如果打算给,就要高高兴兴的给,不要等他提出什么条件或者想你乞求,而不给就要明白的拒绝,一经拒绝就不能加以改变,否则他还不死心。

4。教育的时机。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许套用孔子的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合适一些。但是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

5。对待孩子感到好奇的事情,是趁早讲明还是拿一些小小的事情敷衍过去呢?比如,小孩子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候可以采取不撒谎而又不难为情的回答方式,比喻糙一点没关系,只要道理讲明白就行,不过书中那位母亲的回答还有一个问隐忧,如果孩子是屙出来的,孩子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屙不出来呢?呵呵,小孩子就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拒绝告诉他,并且让他知道这个问题妈妈先帮他记下了。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2

读卢梭的《爱弥儿》,我是纯粹从教育的视角,并从放下对这位天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及民主政论家的一些成见(如他所深信不疑的地心说、上帝论等)后开始的。即便如此,对于他对中国的偏见我还是不可接受,如果卢梭能活到今天,也许他会有所改善。西方国家对中国长久的偏见和诋毁实在是根深蒂固(新冠疫情防控再次表现且尤甚),那怕是这样一位智慧的思想家也完全不例外,实在令人遗憾。

《爱弥尔》一书卢梭表面论述的是资产阶级的教育,但其核心我认为更是要阐发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观点,也正因为如此,他触痛了当权派,才受到通缉和驱逐。作为一本借论述教育为手法的著作,其教育思想与观点独到,值得我们引以思考及借鉴。卢梭的教育思想来自于其一直来形成的自然哲学观点,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里就抒发过对人类自然状态平等、自由、不失本性的崇尚,所以他才虚构了“爱弥儿”这个人物,对其进行适应自然发展的自然教育,把这种服从自然的教育法则,毫无保留的、原原本本地施行到了爱弥儿的身上。

在卢梭看来,自然教育就是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按年龄特征对儿童进行阶段性目标教育,要主张儿童进行劳动、自由、平等、博爱教育,要培养他们学会谋生的手段等,这一些对于现代教育其意义依然非凡。其所倡导的教育手段是要让受教育者亲历生活和实践,通过感官在生活和实践中去感受和获得知识。他所主张的教育方法是实物和直观教学法,抵制的是抽象的读书法。卢梭在自然教育思想的施行过程中,片面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知识,而忽视从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中得到教育,这与他自然神论的唯心主义是息息相关的。任何事物如果走了极端,其偏面性也就凸显无疑,所以我们有必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来加以甄别。

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2岁以前的婴儿时期;第二阶段是2-12岁;第三阶段是12-15岁;第四阶段是15-20岁;第五阶段20岁以后。在这五个阶段中,他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成长规律中的重要身心特征,同时也紧紧把握了人作为社会一员的社会性规律。第一阶段主要强调体育教育,促使自然发展;第二阶段主要强调感官教育,促使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第三阶段是在感官教育的经验下,施行智育教育;第四阶段着重进行德育教育,为进入社会打下必要基础;第五阶段主要是进行爱情教育,既体现人成长本身生理与心理需要,同时也体现社会性的必需性。

卢梭按年龄特征分阶段施行教育的思想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特别促进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今年,我们学校成立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小组,强调教师对学生年龄特征充分研究并施以针对有效的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做专业,走专业化道路,这个理念与卢梭的教育思想不无联系。当然以现在教育眼光来审视卢梭的教育思想,他把体育、智育、德育等以孤立阶段的形态来进行隔离化的实施,违背了人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连续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不科学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要透过作者的偏见和我们自已的偏见去看出教育的真相,这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顺其自然,不是任其自生自灭,而是对其自然成长发展规律必要认知后的精准施策。在教育探索和实践的路上,我们不能像驿夫那样追赶路程,而是要像旅行家似地沿途观赏。对于教育我们心中不只是想到一个起点和终点,而且还要想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相隔的距离。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3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本爱弥儿中,例如第一卷开头他这样写道:“出自造物主手的东西,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鼓掌,真是脸红啊!相信卢梭是不愿意听到那些含混其辞的天真童音的,这与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

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不难看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归的。

《卢梭爱弥儿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